中药材种植网
中药材种植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百科

中药材:月季花

2024-09-06 中药百科 用户投稿

【中药名】月季花yuejihua

【别名】月月红、四香春、月贵花。

【英文名】RosaeChinensisFlos

【药用部位】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chinensisJacq.的花。

【植物形态】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茎枝有钩状皮刺或近无刺。小叶3~5,少数7,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叶柄、叶轴散生皮刺和短腺毛;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边缘有睫毛状腺毛。花常数朵聚生或单生;萼裂片卵形,羽状分裂,边缘有腺毛;花瓣5或重瓣,红色或粉红色,很少白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花托边缘的花盘上;雌蕊多数,有毛,包于花托内。蔷薇果卵形或梨形,黄红色,内有多数瘦果,萼宿存。花期5~9月,果期8~11月。

【产地分布】野生于山坡、路旁。全国各地大多有栽培,主产于江苏、山东、山西、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节择晴日清晨露水干后采摘花蕾或半开放的花,及时摊开,阴干或低温干燥。

【药材性状】花蕾多呈卵圆形或类球形,花朵多呈圆球形,直径1~1.5厘米,有的杂有散碎花瓣。花托倒圆锥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直径3~5毫米,棕紫色,基部较尖,常常带有一花梗。萼片5枚,先端尾尖,大多向下反折,短于或等于花冠,背面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疏毛,内面被白色绵毛。花瓣5片或重瓣,覆瓦状排列,长2~2.5厘米,宽1~2.5厘米,紫红或淡红色,脉纹明显。雄蕊多数,黄棕色,卷曲,着生于花萼筒上。雌蕊多数,有毛,花柱伸出花托口。体轻,质脆,易碎。气清香,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调经、疏肝解郁。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用量1.5~4.5克,煎服或外用。用治肝气郁结而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腹胀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及瘰疬等。不宜久煎;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腹痛,多服久服可引起便溏腹泻。孕妇亦当慎用;

【药理研究】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已分离出其抗真菌的有效成分是没食子酸。

【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另含橙花醇、牻牛儿醇、香茅醇、没食子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配伍药方】①治月经不调:鲜月季花15~21克,开水泡服。(《泉州本草》)

②治烫伤:月季花焙干研粉,茶油调搽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月季花9克,丹参9克,香附9克。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④治肺虚咳嗽咯血:月季花合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⑤治高血压:月季花9~15克,开水泡服。(《福建药物志》)

⑥治外伤肿痛:月季花、地鳖虫等量研细末,每次4.5克。每日二次,温酒少许冲服;另用鲜花捣烂敷患处。(《安徽中草药》)

⑦治筋骨疼痛或骨折后遗疼痛:月月红花炕干研末,每次3克用酒吞服,服后卧床发汗。(《贵州草药》)

⑧治皮肤湿疹,疮肿:鲜月季花捣烂,加白矾少许,外敷。(《四川中药志》1979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 中药材:玉米须

    【中药名】玉米须yumixu【别名】包米须、玉麦须、玉蜀黍蕊。【英文名】StigmaMaydis【药用部位】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maysL.的花柱和柱头。【植...

  • 中药材:樟木

    【中药名】樟木zhangmu【别名】樟材、香樟木、吹风散。【英文名】LignumCinnamomiCamphorae【药用部位】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

  • 中药材:一支箭

    【中药名】一支箭yizhijian【别名】一支枪、蛇咬子、小青藤。【英文名】OphioglossiPedunculosiHerba。【药用部位】瓶尔小草科植物尖...

  • 中药材:余甘子

    【中药名】余甘子yuganzi【别名】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英文名】PhmllanthiFructus。【药用部位】大戟科植...

  • 中药材:一点血

    【中药名】一点血yidianxue【别名】红砖草、石鼓子、威氏秋海棠。【英文名】无。【药用部位】本品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一点血秋海棠(网脉秋海棠)Beg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