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网
中药材种植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百科

中药材:乌梢蛇

2024-09-10 中药百科 用户投稿

【中药名】乌梢蛇wushaoshe

【别名】乌蛇、乌风蛇、黑乌梢、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

【英文名】Zaocys。

【药用部位】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体长可达2米左右。头扁圆形,尾细长,眼大而不陷,有光泽。鼻孔大而椭圆,位于两鼻鳞间。吻鳞微露于头顶,鼻间鳞宽大于长,前额鳞宽大于长,外缘包于头侧,额鳞前宽后窄,略呈五角形,眼上鳞宽大。上唇鳞8枚,第4、5枚人眼;颊鳞1枚,与第2、3枚上唇鳞邻接;眼前鳞2~3枚,上缘包至头背。眶后鳞2枚,前额鳞2枚,后颞鳞2&—3枚,下唇鳞10枚,前5枚与咽头鳞相接,第6枚最大。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背鳞14~18列,从颈后起背部中央有2~4行鳞片起棱显著,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腹鳞186~205枚,肛鳞2裂,尾下鳞101~128。尾部渐细,呈青灰色或黑褐色。

【产地分布】生活在丘陵地带及田野间,主要以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及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春至秋捕捉,捉后处死,用刀从腹部剖开,除去内脏,卷成圆盘,置于铁丝架上,用柴火熏至焦黑,取下晒一两日,干透即成。

【药材性状】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盘于中央,口内为多数同形细齿,上下唇鳞片近无色,上唇鳞8片。颊鳞1片,眼较大,有光泽,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头背及体背部黑褐色或绿黑色,背脊高耸呈屋脊状,习称“剑脊”,背鳞大部平滑,仅中央2~4行起棱,鳞行为偶数排列。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反卷,内呈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众多排列整齐的肋骨。尾明显细长,尾下鳞双行,气腥,味淡。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通络、止痉。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用量9~12克,焙干研粉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调敷。用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药理研究】乌梢蛇有抗炎、镇痛、镇静及调节免疫等作用。乌梢蛇血清有抗蛇毒作用。

【化学成分】含17种氨基酸、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鲜肉含蛇肌果糖、蛇肌醛缩酶等。实验表明,乌梢蛇水煎和醇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抗惊厥等作用。

【使用禁忌】血虚生风者慎服。

【配伍药方】①治面上疮:乌蛇30克,烧灰,细研如粉,以腊月猪脂调涂之。(<圣惠方》)

②治身体顽麻风:乌蛇3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15克(去芦头),细辛15克,白花蛇3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麻15克,独活S克,肉桂15克(去皱皮),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苦参15克(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乌蛇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 中药材:仙茅

    【中药名】仙茅xianmao【别名】地棕、独芋、仙茅参、独茅根、仙棕。【英文名】CommonCurculigoRhizome、RhizomeofCommonCu...

  • 中药材:寻骨风

    【中药名】寻骨风xungufeng【别名】白毛藤、清骨风、猫耳朵。【英文名】WoolyDatchmanspipeHerb,HerbofWoolyDatchman...

  • 中药材:麝香

    【中药名】麝香shexiang【别名】遗香、脐香、当门子、生香、麝脐香。【英文名】Moschus。【药用部位】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

  • 中药材:鼠李

    【药名】鼠李shuli【别名】臭李子、牛李、楮李、兴安鼠李。【英文名】FruitofDavurianBuckthorn【来源】鼠李科植物鼠李Rhamnusdah...

  • 中药材:五倍子

    【中药名】五倍子wubeizi【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旱倍子、乌盐泡、漆倍子、红叶桃。【英文名】GallaChinensis。【药用部位】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