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原产欧洲和亚洲暖温带,因此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现各地广泛栽培。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浅水中栽培长势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艳,长势强壮。
学名:Lythrum salicaria Linn.
别名:水柳, 马鞭草、败毒草
科属:千屈菜科千屈菜属
形态特征:
千屈菜为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株高40~120厘米。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叶全缘,无柄。地下根状粗状,木质化。地上茎直立,4棱。长穗状花序顶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于叶状苞腋中,花玫瑰红或蓝紫色,花期6~10月。
全株光滑,茎细长,花紫红色。大花桃红千屈菜花穗大,桃红色。毛叶千屈菜花穗大,全株被绒毛覆盖。千屈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米,地下茎木质化,地上茎四棱形直立生长,近地面基部木质化,多分枝。穗状花序顶生,花序长达40厘米以上,小花密集生长,粉红色,花期7月初至9月中旬。
除了药用外,千屈菜作为一种优良的水生植物,其林丛整齐清秀,花色淡雅,花期长,在园林配置中可丛植于河岸边,水池中或园林道路的两边作为花境材料使用,既可露地栽培,也能 盆栽,亦可作切花用。
化学成分:
含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氯原酸、鞣花酸、没食子酸、胆碱、鞣质、色素、挥发油、果胶、树脂及生物碱。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治痢疾,血崩,溃疡。用于痢疾、瘀血经闭。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生药(全株)煎剂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伤寒杆菌属的生长;痢疾杆菌尤为敏感。
2.对血压的影响:牡丹素(vitexin)0.05-10.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大鼠可暂升压,大于10mg/kg静脉注射则产生持久降压,降压机制是由神经节阻断作用。 3.抗炎:牡荆素20mg/kg腹腔注射对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4.解痉:牡荆素10-30g/ml可抑制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肠管的收缩。对豚鼠离体肠管,最初有增强作用,但稍后则显示解痉作用,能减弱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对肠管的兴奋作用。
5.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于含鞣质所致。其根煎剂用于泻下或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于屈菜甙、Fe2O3·XH2O与鞣质所引起,对肾、胃及循环系统无害。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产生低血糖。
附方:
①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溃疡:千屈菜叶、向日葵盘,晒干,研末,先用蜂蜜(蜂蜜食品)搽患处,再用药末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采制:
采制:8~9月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冬虫夏草,又称为中华虫草、夏草冬虫,简称虫草。它主要产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广义是指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菌物结合体都通称为冬虫夏草...
斑蝥别名斑蚝、花斑毛、斑猫、芫菁、花壳虫、章瓦、黄豆虫等,属芫菁科昆虫,因虫体含有斑蝥素,所以称斑蝥。已知芫菁科约2500种,我国130多种,药用20多种。中药用斑蝥特指南方大斑蝥(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 Pall.或黄...
【药 名】:广豆根【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功 效】: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主 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性味归经】:苦,寒。①《开宝...
蕲蛇又名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及两湖、两广等地。药材识别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
金银花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常用中药,据统计,以金银花配伍的中成药逾200多种。为什么叫金银花呢?相传很早以前,在五指岭山腰里住着一个姓金的老汉,膝下一女儿,叫银花,父女俩以采药为生。山下有一位姓任的老中医,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