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竹叶,山鸡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性味】甘、淡,寒。
【功效主治】
淡竹叶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主要成分】
含三萜类成分芦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01)、无羁萜(Friedelin)以及B一谷甾醇、豆甾醇等。另含10多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
【淡竹叶的作用】
1.解热作用
淡竹叶水浸膏给注射酵母混悬液引起发热的大鼠灌胃,有退热作用,对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猫和兔,29/kg淡竹叶的解热效果为33mts/kg非那西汀的0.83倍。解热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及稀盐酸,而难溶于醇和醚。
2.利尿作用
淡竹叶利尿作用弱,但能明显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
3.抗肿瘤作用
淡竹叶粗提取物对s、喜。的抑制率为43.1%一45.6%,但对宫颈癌一14和淋巴肉瘤一1腹水型无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
淡竹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另外,本品有增高血糖作用。
【临床应用】
1.特发性水肿
取淡竹叶1.0—2.0g,开水浸泡当茶饮,每日1剂,连用1个月。治疗特发性水肿37例,治愈25例(67.6%),显效7例(18.9%),无效5例(13.5%),总有效率为86.5%。
2.多发性骨髓瘤
除采用一般支持疗法如镇痛,使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间歇化疗外,同时服淡竹叶饮,成人每次50g,每天3—6次,水煎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3.病毒性心肌炎
用竹叶、生地、木通、甘草等制成导赤散,随证加减,治疗64例,痊愈55例,好转9例。
4.阴道炎
取淡竹叶100g,砂锅内浸泡10分钟,先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慢煎10分钟,早晚分2次冷服。治疗5例阴道炎,均获痊愈。
5.呕吐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顽固性呕吐、胃脘痛、呃逆各1例,疗效较好。
6.小儿口疮
淡竹叶、生石膏、生大黄,1日1剂,水煎服;外用20%普鲁卡因注射液2mL调锡类散1支(0.3g),涂患处,每日2~3次。2~5天退热,溃疡愈合。
【毒副作用】
淡竹叶对小鼠的LD50为64.5g/kg。
鸭跖草 A【别名】鸭舌草,鸭食草。【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甘、淡,寒。【功效主治】鸭跖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主要成分...
【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雅连,云连。【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功效主治】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
【别名】黄檗,关黄柏,川黄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性味】苦,寒。【功效主治】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别名】龙胆草,胆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功效主治】龙胆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
【别名】红山七,铁榔头(洵阳),铁裹脚(镇坪)。【植物形态】九斤锤是多年生蔓性草本,多分枝,嫩枝带紫红色。叶互生,卵状三角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表面绿色,常有紫色条纹;叶柄短,基部扩展成耳状;托叶鞘管状。头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