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山栀子,黄栀子。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苦,寒。
【栀子功效】
栀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伤扭挫伤痛。
【主要成分】
含栀子苷(Gardenoside)、去羟栀子苷(Geniposide)、格尼泊素-1-β-D-龙胆二糖苷(Genipin-1-β-D—gentiobioside)、栀子酮苷(Gardoside,8,10-去氢番木鳖碱)、鸡屎藤次苷甲酯、α-甘露醇、β-谷甾醇、二十九烷、藏红花苷(Grocin)、藏红花酸(Croetin)、京尼平-1-β-葡萄苷等。果皮尚含熊果酸(Ureolicacid)。最近有人从焦栀子中分离出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等9个化合物。
【栀子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护肝作用:
栀子能减轻CCl.所致肝损伤,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及坏死,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有所恢复。栀子灌胃可使结扎总胆管动物升高的谷丙转氨酶及胆红素二磷酸脲苷一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下降或复常,使降低了的肝脏二磷酸脲苷一葡萄糖脱氢酶活力上升。对CCl.所致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模型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栀子总皂苷同期干预后,大鼠高、中、低切下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栀子总皂苷可以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血液的高黏状态;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也明显降低,则表明栀子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降低,表明栀子总皂苷尚具有抑制红细胞聚集的作用。同时,栀子总皂苷还可以减轻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因此,栀子总皂苷同时具有降低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大鼠血液高黏、高凝、高聚的状态及减轻肝损伤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而防止瘀血的形成,保护肝组织。
(2)对胆汁分泌、排泄及代谢的影响:
栀子具有利胆作用。其醇提取物和藏红花苷、藏红花酸及格尼泊素均能使胆汁分泌增加。人服用栀子煎剂,可使胆囊明显收缩,有促进胆汁排泄作用。栀子水、醇浸膏能减少结扎总胆管兔血中胆红素的含量,似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
(3)对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的影响:
十二指肠给予格尼泊素,能使幽门结扎的大鼠胃液分泌减少。静注去羟栀子苷或格尼泊素,能抑制大鼠自发性胃蠕动和匹罗卡品诱发的胃收缩。栀子醇提取物能兴奋大鼠、兔小肠运动。
(4)胃黏膜保护作用:
栀子总皂苷对由无水乙醇、阿司匹林、消炎痛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模型小鼠有保护作用。栀子总苷(50、100、200mg/kg)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实验性胃黏膜损伤,可显著降低阿司匹林型胃黏膜损伤过程中胃组织中MDA含量的异常增高,并可使胃组织中降低的NO水平明显回升。提示栀子总苷的抗氧化作用和促进胃组织中NO水平恢复正常与其胃黏膜保护作用以及促进胃组织中PG的生物合成相关。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栀子醇提取物,能减少自发活动,具镇静作用,且与环己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能使睡眠时间延长,并使体温下降。栀子水提取物、去羟栀子苷及格尼泊素能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故认为有镇痛作用。
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栀子煎剂和醇提取物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兔、大鼠,不论口服或静注给药均有降血压作用。栀子提取物能降低心肌收缩力。栀子煎剂能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栀子煎剂对腹腔注射CVB,建立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栀子治疗组对病毒滴度、心肌病变面积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较模型组降低或减轻。栀子苷对使用血管腔内尼龙线栓塞术造成大鼠持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明显阻抑缺血12小时和24小时脑组织IL一1B和TNF一α含量升高,还可阻抑缺血12小时和24小时血浆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的升高,但对缺血12小时和24小时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无明显影响。栀子提取物有效成分环烯醚萜总苷能显著减小尾状核脑出血大鼠血肿面积,降低小胶质细胞的浸润及改善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对脑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可以抑制脑出血后HO一1表达,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脑水肿。
4.抗炎镇痛作用
栀子甲醇提取浸膏可显著抑制醋酸诱发血管通透性增加;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对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生栀子甲醇提取浸膏有显著的抗炎和一定的镇痛作用。口服栀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可以下调由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致炎因子IL一1B和TNF—α的水平。栀子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甲醛引起的足肿胀,同时对小鼠、家兔软组织损伤均有明显治疗作用。栀子提取液可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淀粉酶、TNF—α和IL一6水平显著升高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的状况;同时栀子提取液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中丙二醛水平,升高谷胱甘肽水平;还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作用。
5.抗菌作用
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栀子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具有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成虫的作用。
6.抗肿瘤作用
栀子多糖对植物根瘤农杆菌引起的根瘤、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和小鼠腹水肝癌Hea—f实体瘤都有抑制作用。而且栀子多糖口服给药效果优于注射给药的效果,500μg/(kg·d)的栀子多糖口服对小鼠肝癌实体瘤的抑制率达49%。
7.降血糖作用
栀子水煎液能显著降低葡萄糖所致高血糖、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且对正常小鼠也有一定的降糖趋势。
8.其他作用
栀子可使胰腺炎早期胰、肝、胃、小肠的血流回升,其中以胰腺血流的恢复最明显。栀子可使小鼠红细胞内ATP分解释能过程减缓,致使供能不足。
【临床应用】
1.感染性疾病
用栀子煎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9例,其中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2例无效。
2.扭挫伤
用栀子粉拌酒精外敷包扎,治疗407例四肢扭伤,能改善局部瘀血、肿胀和疼痛。栀子大黄散外敷治疗人体不同部位的急性软组织损伤54例,外敷栀子大黄散6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一般外敷5天后功能恢复正常,7天后痊愈。
3.止血
每次内服3~6g栀子粉,一日3次,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及局部出血。用栀子金花汤辨证加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9—31天全部治愈。
4.小儿呼吸道疾病
栀子口服液,3岁以下,每次2—3mL;3~6岁,每次3~5mL;7—10岁,每次5—10mL,每日3次。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30例,总有效率为93.3%。
5.糖尿病合并失眠
栀子、淡豆豉、酸枣仁、麦门冬各10g,煎服,每日1剂。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68例,总有效率91.2%。
6.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
栀子膏(生栀子粉碎,过60目筛,用时取栀子粉适量,以米醋调成稠膏)外敷治疗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5例,取得满意疗效。
【毒副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的LD,。为27.45g/kg,皮下注射的LD50为31.79g/kg。
【别名】栝楼根。【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天花粉的功效】天花粉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主要成分】含淀粉(25.2%),皂苷(1%),...
【别名】竹叶,山鸡米。【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性味】甘、淡,寒。【功效主治】淡竹叶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主要成分】含三萜类成分芦竹素(Arundoin)、白茅素(C...
鸭跖草 A【别名】鸭舌草,鸭食草。【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甘、淡,寒。【功效主治】鸭跖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主要成分...
【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雅连,云连。【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功效主治】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
【别名】黄檗,关黄柏,川黄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性味】苦,寒。【功效主治】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